admin 发表于 2023-11-29 15:46:40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

一些慢性疾病虽然在夏季症状减弱,但是夏季却是最佳调养时间,俗语把这种治疗称之为“冬病夏治”。在冬季,由于身体相对虚弱,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流注于人体经络、关节、肌肉,易引发咳喘性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病、阻塞性肺部疾病、过敏性鼻炎等;也易引发颈椎痛、腰椎痛、风湿性和类风湿关节等骨关节疾病以及痛经、感冒等。因此应利用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辅以中药汤剂、膏剂、针灸推拿等传统中医方法,内外合治,达到温阳利气、散寒除痰、扶正祛邪的最佳治疗、预防作用。

最宜借季节调养的疾病有哪些

胆结石(秋、冬季调养)

受秋冬季节进补观念影响,不少人错误地认为进补就是增加进食量,因此往往导致高糖、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摄入过量,胆囊分泌急剧增加。而随着天气转寒,户外活动减少,饮水量减少,又导致胆汁流速缓慢、胆汁浓度高,所以,胆结石容易在这种季节形成。因此需重视秋冬季节饮食调养,保证胆汁规律分泌,防止胆汁浓缩淤积,预防胆结石形成。

糖尿病(夏季调养)

夏季人体能量消耗较大,体内水分由体表大量流失,易造成脱水,容易引发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同时体内水分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也容易引起心脑血管问题;小便减少,容易引发膀胱炎;同时夏季天气湿热,病菌繁殖快,各种蚊虫活跃,易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泌尿系统和皮肤的感染。而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就更加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以及局部感染等病症。因此,夏天更需要重视糖尿病的调养。

胃病(秋季调养)

受冷后,血液中的组氨酸增多,造成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抵抗力随之降低;同时秋季食欲增强,人们容易暴饮暴食,加之其他种种不良的饮食方式及生活习惯会加剧胃病问题。因此胃病患者应重视秋季调养。

肥胖(秋、冬季调养)

肥胖是由于饮食中热量摄入过多,尤其是高脂肪、高糖类食物摄入过多,同时活动与运动消耗能量不足所导致的。秋冬季节,人们胃口逐渐好转,加上天气寒冷,运动量减少,在厚衣服的覆盖下,不知不觉,人们就会被肥胖问题所困扰。人体在寒冷中运动所消耗的热量远高于温暖环境中的消耗,因此在秋、冬季节尤其需要注意饮食控制、增加运动消耗。

蛔虫病(秋季调养)

因饮食不洁净而吞食虫卵至蛔虫成熟大约需要75天,蛔虫在小肠内生存期为1~2年。目前,市面上的驱虫药都只对成虫有效,如果虫卵和幼虫还未发育成熟,则需要过1~3个月再次驱虫。由于夏季人们食用较多生冷的水果、蔬菜,蛔虫的感染概率也会增加。蛔虫卵在体内生长,到秋季刚好发育成熟,因此秋季是驱虫的最佳时节。

慢性肾病(冬季调养)

由于冬季寒冷干燥,人体呼吸道适应力减弱,免疫力下降,容易导致细菌、病毒感染的发生,咽炎、肺部感染、扁桃体炎、泌尿系统感染等疾病易于发作,感染急性肾炎的概率增加。而且冬季饮食中蛋白质摄入相对较多,肾脏的负担比其他季节大。同时,由于肾部在冬季气血相对旺盛,对外界的敏感性提高,因此冬季是预防和调养慢性肾病的最佳时期。

便秘、口角炎、佝偻病等营养不良性疾病(冬、春季调养)

便秘、口角炎、佝偻病等营养不良性疾病,本来不存在季节性,但是由于春冬季节应季蔬菜、瓜果数量及品种相对减少,口角炎、便秘等病症的发生也呈现出季节性。而且冬春季节人们运动相对减少,接受阳光照射的时间减少,紫外线照射皮肤从而合成维生素D的量也随之降低。由于体内缺乏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因此佝偻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多。

真菌性皮肤病(冬、春季调理)

由于真菌容易受到温度和湿度的影响,真菌性皮肤病冬春季轻而夏秋季重。随着春季气温回暖,真菌也开始活跃起来。头癣、手癣、甲癣、足癣、体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也开始复发。因此从冬、春季开始治疗和控制各种真菌性皮肤病效果最佳。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要“冬病夏治”?